2024年,一批国产数据库厂商或将倒闭
2024年,一批国产数据库厂商或将倒闭
作者:航标
来源:航标IT精选
最近某数据库厂商退出关系数据库市场引起坊间热议。事情最早源于腾讯云发布的一则新闻,称旗下数据库TDSQL、数据库迁移平台DTS-DBbridge已与该厂商的关系数据库完成产品兼容性认证。 有专业人士指出,此举有些不同寻常。既然两家数据库厂商之间的认证,应该有来有往,也就是说应该也有从TDSQL到该数据库的迁移认证,然而事实并不非如此。细究之下,原来前几天该数据库厂商已经以“减法思维”含蓄地表达了要放弃关系型数据库。如此事情就清晰起来了,该厂商此举很可能是在为自己的关系数据库用户准备退路。该厂商在金融行业颇有知名度,拥有不少用户,厂商此举是一个负责任的行为,值得称赞。然而,对于用户来说,多少还是会有点被遗弃的感觉。和数据库功能上缺失相比,数据库厂商由于商业模式不可持续和其他原因而突然倒闭才是最担心的,这种担忧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稳定性的担忧,更反映了对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忧虑。 类似这样的事情其实并新鲜,甚至数据库厂商倒闭都不奇怪,去年,MariaDB就被传出濒临倒闭。MariaDB是MySQL的作者Michael Widenius维护的一个MySQL的开源分支,有“大牛”的公司都会经营困难,更别提中国很多开源套壳的厂商了。这件事也再次提醒数据库用户,在进行数据库选型时要擦亮双眼。毕竟没有企业愿意看到花了很大代价切换的数据库无人维护,不得不继续再次替换。 数据库淘汰赛已经开始 然而,一个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可能是,一大批国产数据库将在最近几年内陆续关门。因为数据库产品太多了,中国市场根本容纳不了这么数据库产品。 国产数据库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一批国产数据库诞生于2000年左右,以达梦、人大金仓、南大通用、神州通用为代表,由于它们刚出生时Oracle、DB 2、SQL Server的生态已经非常强大,所以在此后的10多年里迟迟无法取得突破,在通用市场基本没有存在感,所有国产数据库市场份额加一起一直没有超过10%。 国产数据库的爆发是2017年左右,借着云计算和开源大潮出现一批数据库,如PolarDB、TiDB、TDSQL、GaussDB等,接着由于信创和安可政策的支持,大批国产数据库厂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根据中国信通院2023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数据库厂商已经达到150家,数据库产品近300个,其中相当部分是基于开源数据库改造而来。 在市场高增长期厂商经营压力不善的问题可能不明显,但这两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增长放缓问题开始凸显,“潮水退去才能看出谁在裸泳”。目前业界普遍认为,未来中国市场数据库种类应该在10-20家左右,有人甚至认为10家已经足够。因此,未来三至五年内将是国产数据库的关键期。 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国产数据库市场虽然看起来风光,其实实力很弱小,真正掌握核心数据库技术的数据库少之又少,不少是开源套壳,根本就不具有技术持续更新和迭代的能力,与Oracle、SQL Server等老牌数据库相比差距明显。可以简单地以代码量做个比较,据报道,Oracle 12.2数据库的代码量高达2500万行,而作为国产数据库优等生的OceanBase的代码量不过300万。虽然不能说代码量越多数据库就越好,但代码量差距如此之大,功能上差距也就自然难以避免了。这也就是在一些关键核心场景Oracle的垄断地位依然很难撼动的原因,今天在功能的丰富性和产品稳定性、可靠性上,Oracle依然是顶级的存在。 据金融信息化研究所2022年编撰的《金融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发展报告》,银行业核心系统使用比例在15%左右;证券和保险业核心系统低于20%。时隔一年数据可能有所变化,但相信不会太大。而无法突破核心系统就意味着数据库厂商难以形成商业正循环,最终影响到其业务连续性。 国产数据库如何突围 既然淘汰已经开始,该如何突围?首先,信创市场肯定是主攻市场。毫无疑问,国产数据库的崛起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国家信创政策的支持,否则国产数据库的路还要漫长难走得多。 目前国产数据库的用户分为两类:互联网用户和传统企业。传统企业核心需求本质上就是信创需求,即要替换Oracle、DB 2,换的原因不是因为Oracle不好用。对于这类用户选型时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对Oracle数据库的兼容性。所以,提高对Oracle、MySQL的兼容性就是国产数据库的重中之重。 相对而言,互联网用户可能还有一些真正的新增市场。比如,要管理海量数据、要借助国产分布式数据库的多租户能力提高数据库的管理效率等,这些用户通常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很多时候用开源版就可以搞定自己的需求。尽管这些用户可能不是赢利客户,但对打磨产品非常重要。 当然,国产数据库也不能满足信创市场,毕竟温室是很难长出参天大树的,要真正成才还得到大江大河里,因此走出国门可能是国产数据库必须迈出的一步。所幸的是,有些厂商已经开始了,比如TiDB、OceanBase、PolarDB也都把出海提到了议事日程。 其次,还是要真正掌握核心技术。OceanBase最近提出了做“根自研”国产数据库,其CEO杨冰表示,“根自研”就是OceanBase负载关键业务系统的最大底气,这句话很有道理。数据库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应对复杂业务场景逐步打磨完善的过程,没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客户痛点。而且,随着国家提出的”2+8+N“行业信创自主应用体系逐步落地,用户需求将从通用转向结合实际需求的专用化、定制化产品,技术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有必要指出的是,开源与掌握核心技术并不矛盾,华为GaussDB这样能真正消化并有自己的创新,也是一条国产数据库崛起之路。 当下,数据库技术正出于技术变革的关键期,云原生、分布式架构、智能化正在成为主流需求,传统数据库霸主Oracle、DB 2甚至MySQL也都面临转型压力,在变革时期国产数据库如果抓住机会(如分布式数据库),就有可能迎来国产数据库的真正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