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黯然下台,英特尔的难题谁能解?

12月1日,英特尔公司突然宣布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博士退休,并辞去董事会职务,于2024年12月1日起生效。
新闻资讯 英特尔
2024-12-04 17:14:38  |   作者:航标  |   来源:IT精选

CEO黯然下台,英特尔的难题谁能解?

12月1日,英特尔公司突然宣布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博士退休,并辞去董事会职务,于2024年12月1日起生效。
新闻资讯 英特尔
2024-12-04 17:14:38
作者:航标
来源:IT精选

英特尔CEO离职是这几天最热门的话题之一。12月1日,英特尔公司突然宣布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博士退休,并辞去董事会职务,于2024年12月1日起生效。英特尔还宣布任命两位高层领导David Zinsner 和 Michelle (MJ) Johnston Holthaus为临时联席首席执行官,同时董事会正在寻找新任首席执行官。

毫无疑问,基辛格的下台与当前英特尔的困境有关。最近一年多来,英特尔一直在困境中挣扎,尤其是最近两个季度更是深陷亏损泥潭。根据英特尔2024财年第二财季的财报,当季营收为128亿美元,同比下降1%,净亏损16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15亿美元。

8899.jpg

爆出巨亏之后,英特尔推出了裁员、重组以及消减开支等多项措施试图重回增长轨道。然而,从10底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看,亏损并没有明显好转。当季营收133亿美元,同比下降6%。由于计提资产减值、员工遣散等费用,英特尔还出现了成立56年来最大的单季度亏损,亏损额高达166亿美元。

业绩不佳脱累了英特尔股价,基辛格任职CEO期间,英特尔股价下降了60%。也正是此期间,英伟达市值追平了英特尔,此后一发不可收成为一家市值超过3万亿美元的公司。如今英特尔芯片老大地位已然不保。11月1日,标普道琼指数公司宣布,英伟达将取代处理器大厂英特尔纳入道琼斯工业指数中的成分股。

尽管如此,还是不得不说英特尔CEO的下台实在太过突然。

受命于“危难”之中

基辛格是2021年2月带着光环回到英特尔就任CEO的,接替任职不到3年的Robert Swan。彼时,基辛格被视为能够引领英特尔走出困境的不二人选。

基辛格的职业生涯与英特尔紧密相连。帕特·基辛格在1979年以品质保障工程师的身份加入英特尔,随后一路晋升,1993年成为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2001年被任命为英特尔首任CTO。

2009年他离开英特尔进入EMC,任EMC总裁兼COO,2012年转任VMware CEO。在VMware期间,基辛格成功地将其年营收从20多亿美元提升至100多亿美元,帮助VMware站稳了云计算龙头老大的位置。

基辛格以一位成功CEO的身份回归英特尔之时,英特尔正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几任CEO的错误决策,使得英特尔在制程工艺和芯片设计上出现了问题。尤其是10纳米制程工艺迟迟难以量产,严重阻碍了新产品的上市节奏,使得英特尔在芯片行业的领先地位逐步缩小。同时,在人工智能的布局上,英特尔不仅落后于英伟达,连曾经的追随者AMD也后来居上实现了反超。

上任后,基辛格迅速推出了“IDM 2.0”战略,试图通过强化芯片设计与制造的双轮驱动,重夺行业领导地位。该战略包括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生产流程、拓展外部合作等多个方面,最终目标是让英特尔的芯片代工能力能与台积电、三星竞争。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远比预期深,“IDM 2.0”的推进遭遇了重重困难,包括高昂的投资成本、技术瓶颈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这一战略未能如期见效。

与此同时,基辛格还提出了“4年5个节点”的制程工艺升级计划。这个计划于2021年公布,目标是用四年的时间完成Intel 7、Intel 4、Intel 3、Intel 20A、Intel 18A五个制程节点的技术升级,来加速制程工艺的发展。

相较于“IDM 2.0”,这一计划在执行上相对顺利,目前已取得一定进展,Intel 7和Intel 4已经实现大规模量产,Intel 3也即将量产,而Intel 20A和Intel 18A的研发工作也在顺利进行中。但仍不足以弥补英特尔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

在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基辛格表示,18A工艺技术“健康且持续取得良好进展”,其首批产品Panther Lake和Clearwater Forest均已提前实现了18A的早期里程碑目标,预计将于明年发布。并且已经有了18A的客户,除了签下了亚马逊AWS的AI芯片代工合同之外,英特尔本季度还新获得了两家以计算为中心的公司的18A晶圆设计订单。

另外,为了应对Arm对数据中心市场的侵蚀。基辛格还推动了一件大事:英特尔和AMD联合成立X86 生态系统咨询小组,联合博通、戴尔、谷歌、Meta、联想、微软等行业合作伙伴,希望进一步加强X86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和一致性。

然而,如今这一切已经与基辛格无关了!

英特尔何去何从?

随着基辛格的黯然离场,英特尔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其中,在英特尔诸多挑战中代工业务是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这一业务曾被基辛格寄予厚望,但连续亏损让这一梦想破灭,并最终连累基辛格被迫离职。

英特尔第二季度爆出巨亏之后,基辛格已经宣布要剥离该业务。不过,近期因获得美国政府78.6亿美元的芯片法案补贴给代工业务的剥离带来一些麻烦,补贴附带的条件要求英特尔不得随意这部分业务的股份,如果剥离或者上市需要保留一定比例的股份,这无疑让这一“烫手山芋”更加难以处理。

除了代工业务,英特尔的其他主要业务线也面临严峻挑战。数据中心业务已被AMD超越,最近一个季度AMD的数据中心业务收入为35亿,超过了英特尔的33亿。AI领域的竞争中更是远远落后于英伟达和AMD,英特尔对Gaudi芯片的营收预期远低于AMD的Instinct系列GPU。

CPU产品线上也面临着AMD的强劲挑战。AMD 凭借其 Zen 架构下连续多代产品的成功,在关键数据中心及高端计算市场上实现了稳定的份额增长,英特尔原本的技术优势日趋缩小。此外,Alter、Mobileye等业务长期增长乏力,缺乏竞争力。目前,所幸客户端产品,尤其是在高端笔记本市场,英特尔还保留有明显优势。

面对如此困境,英特尔的下一任CEO挑战可想而知。芯片行业的特殊性要求领导者不仅要有深厚的行业知识,更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强大的执行力。苏姿丰领导下的AMD复兴之路走了十年,而成立31年的英伟达此前的20多年几次走到破产的边缘,然而资本市场对于英特尔并没有太多耐心。

英特尔CEO的下台很大概率就是资本市场不满意业绩持续下滑而采取的止损措施,是“劝退”而非基辛格博士自愿。基辛格在位不到4年,没能扭转局势就遭到弃用,未来的领导者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而透过Holthaus 被任命为新设立的英特尔产品 CEO 一职,也可以大体看出董事会是不认可优先重振制程工艺这个方向的,而是要优先回归到产品上。英特尔产品 CEO主要管辖英特尔客户端业务以及数据中心、AI、网络及边缘业务,这也正是英特尔目前贡献营收的所有核心产品部门。

英特尔董事会独立主席Frank Yeary在公告中称,“虽然我们在恢复芯片制造竞争力和打造世界一流代工厂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我们也清楚公司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并需要努力恢复投资者的信心。我们董事会将把产品组合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位置。客户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我们也将把要求一一转化为现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谁能接过英特尔这个烫手山芋,带领公司走出困境,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内部提拔还是外部招募,新CEO都需要具备超凡的智慧和勇气,以及足够的耐心和决心,来引领英特尔这艘巨轮重新扬帆起航。然而,前路漫漫,英特尔的未来依旧充满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