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崛起,谁失意,谁又将受益?
DeepSeek崛起,谁失意,谁又将受益?
作者:航标
来源:IT精选
近期,一家源自中国的AI初创企业——DeepSeek(深度求索),引发了全球AI界的广泛关注。该公司推出的DeepSeek-V3与DeepSeek-R1两款大型模型,不仅令硅谷为之震撼,还影响到华尔街,导致英伟达、博通等AI龙头股股价遭遇重创。 尽管DeepSeek于2023年7月17日才刚刚成立,但它所发布的这两款大型模型所取得的突破堪称惊人。在性能方面,它们与OpenAI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OpenAI、Meta和Anthropic等美国顶尖人工智能公司的产品。 更为关键的是,DeepSeek以其低廉的成本,直接挑战了行业巨头英伟达的垄断地位,更打破了美国试图通过巨额资金投入算力、能源和芯片来垄断AI技术的幻想。 正如所有新产品和技术的出现一样,DeepSeek的崛起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带来了喜忧参半的局面。那么,DeepSeek-V3和DeepSeek-R1这两款大型模型的诞生,究竟会打破哪些人的美梦,又会让哪些人从中受益呢? 再次证明美国围堵战略的徒劳 DeepSeek的出圈对英伟达等AI芯片公司的影响不容置疑,这一点从英伟达、博通等公司近期股价的剧烈波动中便可见一斑。1月27日,英伟达股价暴跌17%,市值单日蒸发约5890亿美元,创下了美国上市公司单日市值损失的最高纪录。股价暴跌的直接原因是,投资者担忧英伟达在AI训练领域的主导地位可能因此受到严峻挑战。 众所周知,2022年年底发布的ChatGPT的成功点燃了人们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热情,英伟达是这股浪潮的最大受益者。微软、Meta、亚马逊以及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每年不惜花费数十亿乃至数百亿美元购买GPU芯片,以训练和运行他们的人工智能模型。资料显示,英伟达公司的GPU芯片在全球AI数据中心芯片市场中占据了高达90%的份额。英伟达的市值也因此不断攀升,去年突破了3万亿美元大关,与微软、苹果并列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三家公司之一。 如今,DeepSeek的成功却证明,无需囤积大量高端芯片也能训练出顶级的大语言模型。这一事实极大地打击了以往训练一代模型需要千万级美元投入的观念。市场的直接反应是,如果DeepSeek能够以更低成本提供高质量的模型,那么英伟达的主要客户(如微软、AWS、Meta等)可能会减少在AI硬件上的支出,同时他们也不再是非英伟达的GPU卡不可。 当然,受到打击的不仅仅是英伟达等AI芯片厂商,还包括美国的一些AI龙头企业,如OpenAI等。在DeepSeek崛起之前,OpenAI是整个科技行业的宠儿。ChatGPT的成功、与微软达成了重要战略协议,还有其GPT-4的智能水平在业内无人能敌,CEO奥特曼的声望也被推至顶峰。尽管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人们仍坚信这家公司未来将创造无限收入和巨额利润。 然而,DeepSeek的成功却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OpenAI的盈利能力。在巨额投入面前,50亿美元的营收显得惨淡无光,同时,GPT-5迟迟未能面世,杀手级应用也遥遥无期。OpenAI的商业模式已难以维系,如今奥特曼可谓压力山大。 另外,DeepSeek的成功也标志着美国政府长期坚持的围堵策略的失败,让美国拜登政府的“小院高墙”围堵战略以及特朗普政府刚刚宣布的价值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计划显得荒谬可笑。 一直以来,拜登政府所主导的“科技战”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小院高墙”战略,其妄图通过限制领先的高科技产品来遏制中国的科技进步。 “小院高墙”最初的主攻目标是芯片制造领域,美国通过长臂管辖限制阿斯麦尔、台积电等公司与中国的合作,以阻止中国获得高端芯片。随着ChatGPT的成功,拜登政府又将AI相关的技术、产品(包括大模型和高端GPU卡等)纳入到控制范围之中。英伟达作为最高端、最重要的AI芯片生产商之一,其高性能GPU也成为了重点控制对象。 然而,事实证明,美国的围堵战略最终只能刺激中国加快自主研发芯片的步伐。2023年8月华为Mate 60 Pro的开售便是一个明证,面对美国多年的技术封锁和制裁,中国在芯片设计和制造方面依然实现了技术突破。如今DeepSeek的成功再次证明,通过限制来压制中国高科技的发展只能是痴心妄想,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反而促进了中国的创新。 有必要指出的是,DeepSeek的成功并不意味着高端芯片不再重要。实际上,尽管DeepSeek的模型降低了算力需求,但AI模型仍然需要一定的硬件基础来支持大规模训练和推理。此外,大规模数据中心和预训练仍是AI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未来高端芯片无疑会继续发挥重要性,只是其重要程度相对有所下降而已。 加速AI产业的革新浪潮 毋庸置疑,与“吃瘪”的美国政府及其高科技企业对DeepSeek的恐慌截然不同,国内民众对DeepSeek的成功抱以极大的喜悦与自豪。DeepSeek的迅猛崛起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士气,彻底颠覆了以往部分人士对中国“擅长复制、缺乏原创”的刻板印象。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DeepSeek团队的核心成员并无海外留学背景,且在缺乏高端显卡的艰苦条件下,依然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这无疑戳穿了美国在AI领域自诩遥遥领先的虚幻泡沫。这一壮举无疑将极大地提振国人的自信心,让我们更加坚信,凭借纯粹的中国人智慧与力量,同样能够打造出享誉世界的一流产品。 当然,DeepSeek的成功不仅标志着国内研究人员的重大突破,更是开源模型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DeepSeek-R1模型的横空出世,首次实现了开源模型对闭源商业模型的超越,为AI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据悉,DeepSeek采用了极为开放的MIT许可协议,允许商业性使用。这一策略无疑将激发众多中小型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它们将DeepSeek模型整合到自身产品中,从而尽早为用户带来DeepSeek-R1模型的强大功能。随着DeepSeek在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影响力也将迅速扩大,成为AI行业举足轻重的力量。 被誉为“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的杨立昆(Yann LeCun)在社交平台X上坦言,DeepSeek的崛起并非简单的中美竞争问题,而是开源与闭源之间的较量。OpenAI的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也罕见地承认,OpenAI在开源AI软件方面曾“站在了历史的错误一边”,并透露OpenAI正在探讨新的开源策略。马克·扎克伯格在Meta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同样表示,随着DeepSeek等中国竞争者的崛起,全球可能会形成一个开源的AI标准,并出于国家竞争优势的考量,希望这一标准能由美国主导。 然而,无论国际竞争如何激烈,DeepSeek的崛起无疑为整个AI产业带来了最大的福音。DeepSeek不仅提供了一系列创新的优化思路和工程理念,这些宝贵经验还将被其他行业企业广泛借鉴与采纳,推动产品快速迭代与优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技术将被大量复制与应用,从而极大地提升AI产业的迭代效率。 同时,DeepSeek的成功也降低了通用大模型的开发成本,减少了对大规模专用硬件的依赖,进一步促进了AI产业的繁荣发展。目前,DeepSeek-R1模型的输出API价格仅为OpenAI GPT-3的3%,这无疑将倒逼OpenAI等竞争对手降低AI技术的研发成本,推动AI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随着AI技术以各种形式在各类设备上广泛应用,AI应用将迎来大爆炸式的增长。一旦AI在应用侧的渗透率得到大幅提升,将引发深远的产业变革与革命。DeepSeek的崛起不仅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为全球科技格局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挑战。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DeepSeek究竟能引发多大的产业变革、引领一场怎样的革命?同时,在中美两国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科技领域的一个个突破是否预示着中美两国在国际舞台上“双雄并立”的时代即将到来?这一切,都让我们充满期待与遐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