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新CEO登台,“聚焦工程”下代工业务何去何从?‌

美国时间3月18日,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Lip-Bu Tan)将正式走马上任。同日,AMD CEO苏姿丰亲临北京,为其AI PC产品助阵;英伟达CEO黄仁勋在GTC25大会发表主题演讲,这场演讲全球瞩目。
2025-03-18 19:19:56  |   作者:航标  |   来源:IT精选

英特尔‌新CEO登台,“聚焦工程”下代工业务何去何从?‌

美国时间3月18日,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Lip-Bu Tan)将正式走马上任。同日,AMD CEO苏姿丰亲临北京,为其AI PC产品助阵;英伟达CEO黄仁勋在GTC25大会发表主题演讲,这场演讲全球瞩目。
2025-03-18 19:19:56
作者:航标
来源:IT精选

3月18日,AMD CEO苏姿丰亲临北京,为其AI PC产品助阵。几个小时之后的美国时间3月18日,英特尔新任CEO陈立武(Lip-Bu Tan)将正式走马上任。同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GTC25大会发表主题演讲,这场演讲全球瞩目。

英特尔、AMD和英伟达,作为芯片行业的传统三巨头,如今境遇却大相径庭。英伟达市值已突破3万亿,与苹果、微软并驾齐驱,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三家公司之一。AMD在苏姿丰的带领下,经过十年奋斗,成功翻身,市值近乎英特尔的两倍。

27_intel_nvidia_amd_02.jpg

相比之下,英特尔则显得有些落寞。过去的一年,英特尔股价近乎腰斩,市值也是刚刚回到千亿级别,已被昔日对手AMD、英伟达远远甩在身后。英特尔已经从昔日的行业老大沦为小弟,深陷亏损泥潭,亟待陈立武力挽狂澜。

新任舵手陈立武:芯片业资深大佬

公开资料显示,陈立武,65岁,芯片行业资深从业者。他曾在2009年至2021年担任芯片设计工具软件供应商Cadence公司的CEO,2021年至2023年间任执行董事长。在他的领导下,Cadence走出困境,股价上涨超过30多倍。

陈立武还是著名投资人,创办了风险投资基金华登国际(Walden),专注于半导体、软件和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成功投资了超过500家公司,其中包括我国的中芯国际、中微半导体等至少25家中国芯片企业。

更为关键的是,陈立武对英特尔颇为熟悉。他曾在2022年至2024年担任英特尔董事会成员,2024年8月退出董事会。业界有传言称,陈立武因与前CEO基辛格在代工业务经营理念上存在分歧,而选择辞去董事一职。未料,三个月后基辛格黯然下台。

英特尔宣布陈立武出任CEO消息传出,当天股价飙升15%。而上一次英特尔股价单日大涨,还是市场传出博通、台积电有意瓜分英特尔之时,当天股价暴涨16%。显然,资本市场对英特尔的变化翘首以盼。

根据英特尔提交的监管文件,陈立武的薪酬包括约100万美元的基础年薪,以及200%的绩效奖金。此外,还将获得6600万美元的长期股权奖励与股票期权,以及新员工激励。

值得一提的是,陈立武还承诺在上任后的30天内购买价值2500万美元的英特尔股票。英特尔在声明中表示:“陈立武的购买行为彰显了他对英特尔的信任,以及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承诺。”

不过,陈立武的薪酬相较于前任基辛格仍有一定差距。根据英特尔财报,基辛格基本工资约为106.77万美元,绩效奖金为288.6万美元,股权奖励约为1242.68万美元,其他收入36.29万美元。

雄心勃勃的IDM 2.0没能重振代工业务

英特尔CEO一职,如今或已成为科技行业最具挑战性的岗位。自去年12月初前CEO帕特·基辛格突然离职后,英特尔一直在寻找新任CEO人选。

英特尔2024财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531亿美元,同比下降2%,毛利率降至32.7%,净亏损高达188亿美元。该财年已连续三个季度亏损。

基辛格因持续亏损而被迫下台,距离其2021年2月15日上任不足四年。当时的英特尔就已深陷困境,先后错失移动互联网、AI大潮,士气低落。

生成一张图,有Intel,AMD,Nvidia的logo,展示三家的激烈竞争关系_02.jpg

基辛格作为英特尔前CTO和处理器技术关键推动者,曾被视为最适合带领英特尔走出困境的人选。基辛格上任后迅速推出IDM 2.0战略,旨在重新提升英特尔的制造能力,效仿台积电模式,通过代工业务拓展市场,目标是在2030年前超越三星,成为全球第二大代工厂。为此,英特尔不惜投入巨资,基辛格在任时曾表示未来五年将投入1000亿美元。然而,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并未换来英特尔的再度辉煌,反而将其拖入亏损深渊。

显然,基辛格低估了问题的复杂性。英特尔在技术上历史欠账过多,特别是在10纳米工艺上多次延期,而同期台积电和三星已实现更先进制程的量产。18A工艺被英特尔视为翻身关键,但一直面临良品率低、成本控制困难的问题,难以赢得客户信任。

根据财报,2024财年英特尔代工业务全年营收175亿美元,但亏损高达134亿美元,是公司整体亏损的最主要原因。自2022年以来,该部门三年累计亏损已超过256亿美元,成为公司财务的“黑洞”,严重拖累英特尔整体业绩。再加上在AI战略上的失误,当AI大潮来临,芯片采购从传统CPU主导转变为GPU主导时,英特尔销售收入增长放缓,盈利能力下降,亏损在所难免。

‌裁员、代工业务、AI战略:陈立武的三大挑战

陈立武上任后将采取哪些举措力挽狂澜,这是全行业都在关注的问题。

新一轮裁员或难避免,这是降低成本的必要之举。去年8月,英特尔曾进行过一轮大裁员,裁员比例达15%,涉及1.5万名员工,至去年年底员工总数降至10.9万人。然而,陈立武认为这并不够。路透社此前报道,陈立武曾对英特尔“臃肿的员工队伍、规避风险的文化以及落后的AI战略”表示担忧。

代工业务是当前最受关注的问题,也可能是陈立武上任后最为迫切的工作。此前曾传出台积电有意购买英特尔代工业务的消息,另有消息称,美国政府也有意让台积电牵头,联合英伟达、AMD和博通三大芯片巨头入股买下英特尔代工业务。

不过,陈立武似乎无疑剥离代工业务,他在发给英特尔员工的公开信中表示:“我们将共同努力,恢复英特尔作为世界一流产品公司的地位,将自己打造成世界一流代工厂,并让客户前所未有地满意。这就是我们重塑英特尔以迎接未来的当前要求。”

如果不剥离就意味着他必须找出解决代工业务长期亏损问题的办法。由于工艺落后于台积电,加上担心与英特尔存在竞争关系,其代工业务难以赢得客户认可。基辛格时代,虽曾宣布与AWS和微软达成协议,将为它们生产芯片,但现有客户仍显不足。

与此同时,英特尔亟需加速突破18A工艺的良率瓶颈。这项被业界视为代工业务重振旗鼓的关键战役,其技术攻关成效将直接决定市场对英特尔制造能力的信心重建。

在代工业务之外,AI战略布局更关乎企业未来命脉。Gartner研究显示,2024年全球超大规模云服务商的AI服务器采购支出同比激增105.1%,企业级AI服务器采购增幅更达184.4%。这些数据表明,数据中心市场的增长引擎已全面转向AI服务器集群部署。

长期垄断CPU市场形成的路径依赖,使得英特尔始终将CPU视作计算核心,试图通过强化通用处理器性能来应对AI浪潮,却忽视了GPU和ASIC加速卡的颠覆性潜力。

当英伟达凭借Blackwell架构在AI算力市场所向披靡,AMD则通过Instinct MI系列抢占市场份额——该产品线2024财年销售额突破50亿美元。反观英特尔,在高端GPU Falcon Shores不对外销售之后,仅剩Gaudi 3系列在高端市场中艰难支撑,其市场认可度与竞品存在明显差距。打造能与英伟达Blackwell、AMD Instinct MI抗衡的旗舰级AI加速芯片,已成为英特尔的生死命题。

然而无论是AI芯片的突破性创新,还是代工工艺的跨越式提升,这些技术攻坚绝非朝夕之功,而市场留给英特尔的喘息窗口正在急速收窄。

不过,新任CEO陈立武显然充满信心,他在就职公开信中表示:“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挑战一直激励着我去解决难题......在我的领导下,英特尔将成为一家以工程为重点的公司。我们将努力开发最好的产品,认真倾听客户的意见,并履行我们做出的承诺,以建立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