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英伟达模式,软银布局AI算力市场
复制英伟达模式,软银布局AI算力市场
作者:开源爱好者
来源:IT精选
在AI算力竞技场,英伟达以90%的市场占有率雄踞训练芯片王座,其统治地位鲜有真正的挑战者。但在推理芯片战场,AMD、博通等挑战者已经发起挑战,如今这个战场又迎来了一位新的挑战者——软银集团。通过连续收购Ampere、Graphcore以及控股Arm,这家日本财团正编织一张覆盖云端到边缘的算力网络,或将重构未来十年的半导体产业格局。 垂直整合:Arm+Ampere+Graphcore 3月20日,软银宣布以65亿美元的现金交易形式收购Ampere Computing,为其算力版图补上关键一块。 Ampere是一家由前英特尔总裁于2018年创立的Arm芯片公司,主要为服务器市场设计CPU。其产品对标英特尔、AMD的服务器CPU,因采用Arm架构而在能耗上有天然优势,同时还拥有很高的性能,因而赢得了不少客户。比如,Ampere Altra就已凭借高能效而进入谷歌、微软、甲骨文等云巨头的数据中心。 Ampere最新且性能强大的芯片是于去年12月开始出货的AmpereOne。该处理器最高拥有192个核心,且内存带宽较前代产品更高,能够使应用程序将数据更快地传输至内存。该公司还在研发一款名为Aurora的更强大的芯片组,其核心数量最高可达512个,是AmpereOne的两倍。该芯片组将配备人工智能专用模块,并采用HBM,可以提升AI应用的性能。 Ampere并不是软银收购的唯一芯片公司。为Ampere提供技术授权的Arm公司早就属于软银旗下,2016年,软银以320亿美元收购了ARM。ARM于2023年上市,软银目前还持有该公司的多数股份。 就在去年7月,软银还收购了一家英国芯片设计公司Graphcore,价格并未公开,业内估计在5亿美元左右。 Graphcore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门研发AI芯片的厂商,其IPU芯片架构采用大规模并行MIMD,与传统CPU、GPU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在科研(如粒子物理模拟)、医疗影像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中展现出超越传统GPU和CPU的性能优势。 争夺算力市场话语权 当前全球服务器市场正经历AI驱动的爆发式增长。根据IDC的《全球服务器季度追踪报告》,在强大的AI算力需求的推动下,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服务器市场收入达到创纪录的 773 亿美元,同比增长 91%,创下2019年以来第二高增速。其中一半服务器是搭载GPU的服务器,同比增长192.6%。 作为Arm的最大投资方,软银显然并不满足于目前Arm 在AI算力市场的定位,而是希望在这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市场中能有更大的作为。孙正义曾公开表示,未来十年需要突破性算力支持超级人工智能,而软银收购Ampere、Graphcore以及携手甲骨文、OpenAI共同参与特朗普政府推出的“星际之门”计划等都是为此铺路。 很显然,软银通过收购Ampere和Graphcore可以利用CPU与AI加速器的协同优势卡位AI算力市场。 Ampere的高性能多核处理器(如512核的Aurora)与Graphcore的Bow IPU(专为机器学习优化)结合,可覆盖从云端训练到边缘推理的全场景需求,这正是英伟达现在的做法。 2020年英伟达曾经准备用400亿美元从软银手中收购Arm,由于监管机构反对最后被迫放弃。尽管英伟达收购失败,但并不妨碍英伟达借力Arm。后来,英伟达自己研发出了Arm架构的服务器CPU Grace,并将一颗Grace CPU与2颗 GPU集成,先后推出了GH200、GB200,明年Blackwell Ultra上市之后还会有GB300。 其次,软银借助收购Ampere还可以进一步强化Arm生态,推动Arm服务器向数据中心市场渗透。 虽然Arm架构凭借低功耗优势,在移动端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数据中心领域一直被x86压制,近几年借助云厂商自研Arm芯片(如AWS的Graviton)市场份额有所增加,但依旧处于边缘。软银通过收购Arm服务器芯片设计龙头Ampere,同时结合Arm Neoverse平台的CSS(计算子系统)和Chiplet技术加速定制化芯片的开发,进一步降低客户设计门槛,以吸引更多企业客户采用Arm架构服务器,进而壮大Arm服务器生态。 另外,软银这些收购还能为软银的AI数据中心项目(如星际之门)提供底层支持,其中的“星际之门”高达500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无疑给软银的芯片落地提供了很高的实战场景。 当然,软银的这一宏伟蓝图存在不小风险。收购的这两家公司财务状况并不是特别好:Ampere从2022年到2024年,Ampere营收从1.5亿美元骤降至1600万美元,净亏损累计近20亿美元。类似的, Graphcore被收购前的2022年,Graphcore的税前亏损达到2.046亿美元,比上一年的1.845亿美元扩大了11%。要想让两家公司早日走出亏损的泥潭,能达到1+1>2的效果,还需要软银做出很多的努力。 不过,站在产业发展的视角,软银的“ARM+Ampere+Graphcore”的布局,短期看,将推动Arm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加速AI芯片创新;长期看,可能会催生算力市场的"三足鼎立"格局——x86、GPU与Arm定制化方案的同台竞技,推动更多企业探索开放架构与定制化方案,最终加速AI产业的进化进程。 |